明式家具守护者田家青:在传承与创新中达到物我合一
从研究治学,到鉴赏艺术与古典家具,又或是从明式家具出发,探索符合当下时代精神的创新设计......多年来,学者、创作者田家青先生一直跟自己较着劲儿,寻找“不差一口气的好”。那一口气,往往发生在最微妙、难以捕捉,又最见功力之处,凝结在艺术修养、为人处世、人生境界之上。明式家具注重内涵,讲究法度,这与当下的务实精神是相通的。时光流转,风骨长存。
田家青,多年潜心于古典家具研究,是王世襄先生唯一的入室弟子,是享誉海内外的专家,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1996年以来,开创了视家具为艺术品的创作实践,设计制作具有当今时代风格的传统家具,出版有《明韵——田家青设计家具作品集》等著作。这里是田先生的书房,上方悬挂着王世襄先生题的”木艺斋“牌匾。书架前方是一张花梨独板大案,中间则是一张借鉴了建筑美学又得明式家具精神的罗锅枨双墩大画案。此案虽大,但可以拆卸,搬运和组装并不费力。
初次拜访田家青先生,不免想起他曾在书中描写第一次去王世襄先生家的情景,“见到几间房都摆满了明代家具(现都收藏在上海博物馆),其他地方放的都是书籍和资料,只留下一条过道。屋里看似繁乱,却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格调和品位,更透着主人的学识和修养。”而家如其人,同样也适用于田家青先生:空间里的收藏与神韵先不表,只是田先生的个性与气场,便已为严谨与务实做了最好的诠释。
书桌上是田家青先生多年研究明清家具的论文旧文稿以及创作手稿。
我们要谈起明式家具与审美的话题,尽管在他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范畴内,他也绝不会夸夸其谈,而是隐而不谈地递给我几本专著,包括一本即将要出版的古典音乐样书,“看,是真的看,你就知道田家青是怎么回事了!”再次拜访时,因为有了之前的了解与功课打底,心里便略微坦然了。对照他此前谈起王世襄先生干实事,不务虚的比喻:“恰似明式家具,不设非功能的装饰部件。”
“好的明式家具,
拆不走一个部件,
一拆它就塌了,就散了。
不刻意装饰却,
能做到最佳的装饰效果,
这才是真本事。”
对此番话题生出新的感悟:所谓学问、知识、审美的传承,只是显性的表象,而隐藏在其背后,无论是从历史上有风骨的明代文人,到王先生,抑或田先生,那最有价值的传承,或许正是凝结在艺术修养、为人处世、人生境界之上的那一口倔强的气。
这里是田先生工作和生活的空间,摆放着各式由他设计的家具以及他的收藏。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这套KEF Muon音箱,可称超级水准的播放系统。他花了六年时间,来组建这套器材,也是为了找到那“不差一口气的好。”
时光回转到20世纪80年代,王世襄先生倾注了数十年心血的《明式家具珍赏》与《明式家具研究》相继出版。在中国艺术史上,第一次成功地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明式家具全面而系统地展示,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明清家具收藏与研究热潮,被奉为传世经典著作。在治学与研究方面,“王先生可是一丝不苟、严谨至极,凭着‘傻劲儿’和’狠劲儿’”。
书房入口的小景,条案上是朱家溍先生写的题跋。
作为王世襄先生的唯一入室弟子,田先生跟随他几十载做学术研究、梳理收藏体系,又受到他的支持与鼓励,在传统中找到新的创作思路,开创了家具设计和制作的新领域。这股“狠劲儿”被传承下来,“不停跟自己较劲儿”,而较劲儿的目的,便是为了达到那“不差一口气的好!”
“任何事儿要想做得好,做得绝,
都需要‘不差一口气的好’,
不仅要下功夫,必须要有一股跟自己
过不去的劲头才能达到。”
这股“狠劲儿”常让他能很快地抓住事情的核心,也练就了好眼力。在鉴赏古董家具时,一般人看外观和用料,专家学者还会从造型、装饰风格入手,田先生则看其“基因”。“我能告诉你这件家具诸多的相关信息:年代,用料,哪个地区做的,是什么脾气的人做的,做得好不好,是否有偷手,在哪里偷手,耍了什么心眼,抖了什么机灵,历史上是否被修复改动过,改过几次,怎么改的,什么人改的,为什么改,一两眼扫过去,我心里就都明白了。”
长久以来,世人对家具似乎有一个固化的观念,认为可以使用的器物只能算得上陈设器,而绘画、雕塑等不能使用的才称得上是艺术品。“其实,优秀的古典家具承载着设计制作者的思想,可以表达出深刻的内涵,能够融入生活,在与使用者直接的接触中,给人艺术的享受。就艺术而言,明式家具可以承载人的思想,表现深刻的内涵,给人以艺术的震撼与美的享受。相比之下,绘画、雕塑、竹刻等艺术形式更偏于纯艺术范畴,属于鉴赏品;而明式家具不仅可观赏,还有使用功能,更贴近人,更融入生活,从这一角度着眼,家具艺术比纯艺术作品更加现实。”
田先生日常的工作间,大案上摆放的是他制作的古典家具模型。
“研究明式家具的意义又远远超出对于具体器物及其艺术性的鉴赏范畴,其核心哲理对当今的人文环境与道德观念仍不失为一种深刻的启迪。明式家具的人文气质和艺术品位,是很好的美育教材,让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不只是雕龙画凤的宫廷气象。明式家具注重内涵、摈弃浮华,当功能与形式无法两全时,形式要让位于功能;明式家具的制作讲究法度,推崇严谨的榫卯结构,一招一式不仅是技艺,同时也是职业道德的体现;明代工匠惜料如金、不事奢华、崇尚朴实,正体现了当今应该提倡的务实精神。”
空间里摆放着田先生设计制作的条案,以及各式家具模型。墙面上悬挂着“方圆之间”大案的照片与解读。
田家青先生亦会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待明式家具的人情味儿。“每件都有个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不是按图纸机械地生产出来的,而是工匠们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在没有绝对定式的自由空间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一件一件制作出来的。因此,明式家具中除了成对、成堂的以外,造型和结构完全相同的较为少见。工匠们在制作家具的过程中,把自己对美的理解、对生活的感受、对未来的向往,以及个人的脾气秉性都通过他们手中的家具充分表达了出来。
“在此过程中,
工匠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了
‘物我合一’的艺术创作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制造出的家具自然地
融入了人性和艺术性。明式家具
之所以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一个重要原因正在于此。”
这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也在后来他与王世襄先生商议,研究制作既具有古典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精神的家具作品上得到了印证。20世纪90年代初,田家青先生组建了古典家具研究室,1995年至2001年,完成了第一个系列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这套家具取名“明韵”,包括案、桌、椅、书格、床、榻、书帖架等共20件家具,从选材到制作,延续了明式家具的沉稳气质和精湛严谨的工艺,又从当下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出发,做出了创新的尝试。
“方圆之间”大案以棱角分明的独板方材为案面,以经典的椭圆材为腿足,正面镌刻徐冰的“英文书法”作品,寓意“最懂与自然配合之道”。这件大案以“天方地圆”的结构,颠覆了固有模式,传统元素的重新组合赋予了它当代生活的气息。
“明韵”之后,田先生的创作设计思路越展越开,重点由继承转向创新。在中国古典家具中,当属文人使用的大画案的身份最高,也是最见功力的家具。1995年,与王世襄先生共同设计了著名的花梨大案后,他又陆续设计了多件创新的大案。比如摆在工作室里的“方圆之间”大案,就是由他构思造型设计,和徐冰共同创意的极具现代感与艺术性的画案。
《明韵》和《明韵Ⅱ》由文物出版社分别于2006年和2018年出版,是总结田家青家具设计制作的重要书籍,两册图书分别配有楠木书盒。这两部书的手稿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明韵Ⅱ》编号限量版更有创意:田家青先生用墨斗创作了一张水墨画,裁分为60等份,每件钤印,成为独一无二的小作品,分别作为1-60号图书的藏书票,这是藏书票历史上的唯一。
裹圆牙子大画案,大叶紫檀材质。1996年,王世襄得到了两块大独板,于是跟田家青分头设计制作方案,结果设计出来的草图基本一致,唯一的区别就在于牙条,王世襄设计的牙条是平的,而田家青设计的牙条是混面的。田家青十分不解,王世襄却笑而不语。案子做好之后,王世襄为此题字,并请人铭刻在平坦的牙条上,原来这就是他的想法,如果牙条是混面的,便无法题刻。二十年之后,田家青又将当年与王世襄一起设计的牙条混面的大画案制作出来,并将腿足做了修改,上细下粗,更显稳重,便为此件作品。
当代 “田”字桌模型,是田家青早年为适应狭窄空间里的工作特意设计的小木样模型。桌面采用十字交叉形式,将两个格角攒边框镶嵌板心的条桌组合在一起,工艺比较复杂,每段桌面下安光素刀牙板及霸王枨,四根圆材腿足直落于地。
桌面下一根穿带上镌刻“家青制器”款识及印记。“二十多年前,我工作的小屋仅有几平方米,由于当时年轻,精力旺盛,涉猎的领域也比较广泛,经常是几摊事齐头并进,编写《清代家具》,习书法,撰写英文论文,画图纸。这些事情各成体系,而书房里仅有一张条案,所有的资料都混在一起相当乱套,但小屋里又放不下其他的桌案。一夜,我突发奇想,若把两张条案交叉叠落在一起,不就能形成五个独立的面儿么?随后我便琢磨出结构,并试着打造出了一件‘十字桌’。”
向左滑动
多年来,田先生几乎没有休息过,每日的事情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用他自己的话说“更不知道什么叫休假、旅游”,而他的解压方式,恐怕就是听听古典音乐,或是与自己收藏的古董手风琴、火机、古代计时器等心爱之物神交。在他的心里,无论是研究古代艺术与文物,还是设计家具,若想找到那“不差一口气的好”,就不能局限在一个圈子里,要“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深”,好的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而跨界也是重要的事情,“记住一句话,功夫都在功夫之外”。
近几年,田先生将精力主要放在总结古典家具研究经验,也系统梳理着自己的爱好和收藏感悟。回到文章开头的小插曲,积攒了一肚子的学问,田先生的书写得深入浅出,带着独特的视角与见解,又不失幽默与风趣。谈起我的“读后感”,田先生感叹,“启功先生有句话,我特别认同,‘行文要简浅显;做人要平实真’。”
INTERACTION
话题互动
你了解明代美学吗?
又如何理解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
文末留言聊聊。
以上内容来自《安邸AD》2022年10月刊
专题策划|余雯婷
专题执行|余雯婷、李君
摄影|林半野
造型|远方
撰文、编辑|余雯婷
新媒体编辑|陈桑雨
视觉设计|大仙
部分图片来自中国嘉德国际拍卖
推荐阅读
从明代美学谈起,不尚雕饰与繁缛的当代“长物志”
地平线上的大海,棕榈树,
还有Clara Porset设计的椅子
在崇明乡间,艺术家杨丹凤的“无龄感”日常
点击上图直达订阅小程序
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这本《安邸AD》10月刊